按摩配和艾条温灸治疗痛经(36例)
关键词:痛经按摩温灸治疗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小腹部出现剧烈的疼痛,称为痛经。
痛经一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实证多因经期受寒,饮冷而致,但因寒而凝滞,血停滞胞中,经行受阻,不通而痛,或因七情郁结,气滞而致行经不畅所生产,虚证每因身体素质虚或大病之后,气血不足以致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所致。
此病使患者疼痛难忍,辗转不安,烦躁不寐,影响工作、学习及休息。笔者在临床上用按摩配合艾条温灸关元、次骨穴治疗痛经患者36例均收到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一、 一般资料
治疗36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47岁,9例,年龄最小的为16岁,11例,23岁的有16例。病程最长的31年,最短的1年。治疗最长者3个疗程,最短者1个疗程(6次)。
疗效观察:每次月经期为一个疗程,经前7天开始施术,到经后3日停止。痛经36例中痊愈(经行疼痛消失)的28例,显效(经行疼痛减轻)的5例,无效的3例。
二、 治法
以通调气血
1、腹部操作:取关元穴,有推法、揉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于右侧,用推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小腹部治疗,时间约8分钟,然后用推法或揉法在关元穴处治疗8分钟,准备艾条温灸治疗,灸前取姜切成厚约0.4厘米的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再将姜片贴于所选穴位处,点燃艾条熏灼关元穴,距离穴位1.4—1.5寸施以回旋熏灼,以局部潮红温热为宜(10—20分钟)。
2、腰部操作:取次髎穴推法 、滚法、按法、擦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右侧,用滚法在腰部脊柱两旁及骶部治疗,手法操作10分钟后,在用艾条熏灼次髎穴位处灸20分钟。
加艾条在关元、次髎穴上熏灼,使热力透过肌肤以达到调和气血,温通经络的使用。
三、 典型病例
张某,女,26岁,河北省正定县农民,于1993年11月15日就诊。
现病史:痛经3年多,每逢经期小腹疼痛剧烈,经色紫暗,有血块,量少,腹痛不可俯仰,夜不能寐,曾多次求治一直未见明显疗效。每次经前因腹痛都有恐惧感。十分痛苦,故来求治。
诊见:面苍白,口唇发青,痛苦面容,腹痛拒按不可俯仰,纳呆,夜不能寐,胸肋胀痛,经行不畅,色紫暗,有血块,苔质正红,边有点状瘀斑,脉弦紧,嘱其卧温灸关元穴15分钟,温灸次髎穴20分钟疼痛缓解。
11月17日二诊,月经通畅,量中等,小腹稍有疼痛,继按原方治疗。
本月19日三诊,小腹疼痛消失,属其为巩固疗效,继按以上方法又治疗6次。
12月1日患者欣然告之,月经已止,未见腹痛。
四、 体会
对痛经一症而言,无论实证、虚证均可采用以上方法治疗,对实证起到温通经络、通调气血,血遇热则行,通则不痛,使冲往二脉,通调经血,通畅则疼痛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