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辨证纲要 → 脏腑证治 → 大肠病证治

《扶阳医学中成药应用调理常见病》课程介绍

针灸辨证纲要 → 脏腑证治 → 大肠病证治

 

常见证型

症 状

 

常见疾病

治法

针灸治疗

大肠实证 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下痢不爽,苔黄腻,脉沉实有力。 多见于暴饮暴食。 消积导滞通调腑气 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针泻不灸。
大肠湿热 腹痛,大便溏滞不爽,色黄腥臭,肛门灼热,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口渴尿赤,苔黄腻,脉滑数。 多见于急性肠炎、急性痢疾、慢性痢疾急性发作、急性阑尾炎等。 清热燥湿理肠导滞 取手足阳明经穴、本腑募穴、下合穴为主,针泻不灸。
大肠虚证 大便失禁,腹泻无度,肛门滑脱,腹痛隐隐,喜暖喜按,四肢欠温,舌淡苔白滑,脉细弱无力。 多见于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脱肛等。 补气升阳止泄固脱 取足太阴、阳明及任脉经穴,针补重灸。
大肠寒证 腹痛,肠鸣,泄泻,苔白腻,脉沉迟。 急性肠炎或慢性肠炎急性发作。 温里散寒止痛止泻 取本腑募穴及下合为主,针灸并用。
大肠津亏 大便干燥,难以排出,数日一行,状如羊屎,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多见于热病后期及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滋阴增液润燥通便 取足太阴、手足阳明经穴、本腑俞募穴,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Originally posted 2017-01-30 14:52:28.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