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common cold): 是以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症的外感病证,又称伤风。
病因: 其发生常与风邪或时行疫毒之邪、体虚等因素有关。
病位: 在肺卫。
基本病机: 卫阳被遏,营卫失和,肺失宣肃。以风邪为主因,每与当令之气(寒、热、暑湿)或非时之气(时行疫毒)夹杂为患。
范畴: 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属中医感冒范畴。
【辨证】
主症: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脉浮。
兼症:
①见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鼻痒喷嚏,鼻塞声重,咳痰清稀,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感冒。
②微恶风寒,发热重,有汗,鼻塞涕浊,咳痰稠或黄,咽喉肿痛,口渴,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感冒。
③夹湿则头痛如裹,胸闷纳呆;夹暑则汗出不解,心烦口渴,小便短赤。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 列缺合谷大椎风池太阳
配穴:
①风寒感冒配风门、肺俞。
②风热感冒配曲池、外关。
③夹湿者配阴陵泉。
④夹暑者配委中。
⑤头痛甚配印堂、头维。
⑥鼻塞甚配迎香。
⑦咽痛甚配少商。
⑧全身酸楚配身柱。
⑨体虚感冒配足三里、关元。
方义:
①感冒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故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
②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
③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为病苦寒热!”,故风池既可疏散风邪,又与太阳穴相配可清利头目。
操作:
①毫针刺,用泻法。
②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
③配穴中足三里、关元用补法或灸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穴用泻法。
2.其他治疗
(1)拔罐法: 大椎、身柱、大杼、肺俞。留罐10分钟,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2)三棱针法: 大椎、尺泽、耳尖、少商。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大椎可加拔火罐。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
(3)耳针法: 肺、内鼻、下屏尖、额。毫针刺,用中、强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体。
【按语】
1.感冒与某些传染病早期症状相似,临床应加以鉴别。
2.针刺治疗感冒能明显改善症状,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休息,多饮水,促使发汗与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