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轻者令人不适,重者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无法活动。
引起腰痛的原因比较多,如腰部外伤、长期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骨质增生等,内脏疾病如直肠癌、胰腺癌、泌尿系统结石以及脊髓瘤等,也会引起腰痛。中医学认为,腰痛属“腰痛”“痹症”的范畴,主要由寒湿、气滞血瘀、肾虚等引起。
本文只探讨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骨质增生引起的腰痛,这些原因所产生的腰痛,占腰痛病的大多数。
通过治疗腰痛实践认识到,不论是腰部长期劳损引起的腰痛,还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骨质增生引起的腰痛,还是中医学认为的寒湿、血瘀等引起的腰痛,都可以归结为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长期慢性劳损造成的。由于人类独特的直立的生理结构,既要使人保持腰部直立、又要保持腰部的灵活性,因此腰椎并不粗大,也没有其它骨结构支持。在腰椎周围,主要有腰大肌、竖脊肌、多裂肌、回旋肌等肌肉(以及筋膜),这些肌肉在维持人体直立、前倾、侧倾等姿势时,会产生很大的拉力。加之人要经常负重、奔跑、跳跃等,其所产生的拉力更大。
这些肌肉中,腰大肌处于腰椎前面,处于腰椎后面的竖脊肌、多裂肌、回旋肌等肌肉因人体多弯腰前倾侧倾,相较腰大肌而言,其所承受的拉力更大。腰大肌、竖脊肌等肌肉长期产生过大的拉力,极易劳损。劳损逐渐积累,腰部肌肉等软组织长期处于绷紧痉挛的状态,导致血运不畅、肌肉等软组织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久而久之,代谢产物越积越多、越积越硬,使腰部的竖脊肌、多裂肌、回旋肌、腰大肌、腰方肌等肌肉、筋膜变得相当坚硬,以致于很多腰痛患者的竖脊肌、腰大肌等肌肉硬如石灰墙,用圆利针或长针针刺腰部这些肌肉时,有时竟然一点也扎不进去。同时,在腰背部浅筋膜处会积聚起坚硬的条索、筋结。腰椎周围肌肉、筋膜等长期劳损、痉挛、变硬,必然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腰椎间盘突出被认为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值得商榷。腰椎间盘为什么会突出?是什么导致它突出?这要从它的受力情况分析。由于人要经常性地前倾以适应工作生活需要,使椎间盘前侧受到很大压力,腰大肌极易劳损,长期处于痉挛收缩状态,即使在休息状态也不能放松(如有的腰痛患者晨起前躺在床上腰痛,起床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或消失),也使腰椎间盘前侧压力大。这时,椎间盘中央的髓核被压向椎间盘的后方,久而久之造成椎间盘向后方、侧后方突出。如果向前突出,则是竖脊肌拉力过大造成的。因此可以说,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椎间盘四周压力不平衡造成的。即使椎间盘退变而致椎间盘突出,也不排除是椎间盘四周压力不平衡造成。如前所述,腰椎间盘前侧压力大,导致髓核被压向后方,椎间盘的后侧容易被“鼓破”,也就是所谓的突出。在腰部肌肉和一些筋膜劳损痉挛的状态下,即使腰椎间盘不突出,也会腰痛;有些人在影像检查中有椎间盘突出,却没有腰腿疼痛症状。腰椎间盘突出严重,以致压迫了马尾神经和脊神经,才导致腰腿等疼痛。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就像汽车被追尾受到冲击后又撞上了前面的汽车一样,腰椎间盘突出不是腰痛的“肇始”原因,充其量是间接原因。在治疗许多腰椎突出的患者时,针刺有关变硬的肌肉筋膜而不是突出的腰椎间盘,往往腰腿痛立即减轻,甚至消失。这也说明腰椎间盘突出不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
所谓的腰椎管狭窄、腰椎骨质增生,也是由于腰部肌肉等软组织拉力过大和不平衡造成的。当人体前倾且负重时,以及腰大肌痉挛的“常态化”,后纵韧带、黄韧带需要加强拉力以维持前倾等姿势,长此以往,后纵韧带、黄韧带也会产生劳损而痉挛收缩,致使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后纵韧带和黄韧带骨化、肥厚,从而使椎管变得狭窄。如果后纵韧带、黄韧带的骨化、肥厚没有压迫马尾神经和脊神经,其造成的“狭窄”不会引起腰痛。腰椎骨质增生,其实是类骨质增生,在一些腰椎X线片中显示,腰椎附近肌肉、肌腱呈现骨化或放射状透亮带,特别在肌肉附骨处更明显。这种情况就是所说的骨质增生。这是怎样造成的呢?实际上这也是肌肉等软组织的代谢物不能及时排出逐渐积累的结果。这些代谢物在肌肉肌腱中经过长期积累,变得很硬,有的硬如骨头,在X线片中则显示骨化和透亮。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骨质增生都是腰椎周围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所受拉力过大且不平衡造成的,也可以说是腰部肌肉等软组织劳损的结果。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骨质增生大多数不会引起腰痛,只有当它们发展到对马尾神经和脊神经产生机械压迫时才产生疼痛等症状。中医认为的寒湿、血瘀等腰痛,也与腰部肌肉等软组织受力过大产生痉挛密切相关,寒湿使肌肉等软组织收缩,疼痛加重,单纯的寒湿难以引起腰痛,血瘀是因为腰部肌肉痉挛导致血运不畅而引发腰痛。
可以说,腰部肌肉劳损、痉挛、变硬的过程,也是疼痛产生的过程。它既产生了腰腿等疼痛,也造成了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骨质增生;既表现出寒湿的症状,也会使腰部气滞血瘀。
上述对腰痛的一点粗浅认识,是在治疗腰痛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不论前面所说的劳损引起的腰痛,或者说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骨质增生引起的腰痛,还是所谓的寒湿、血瘀等引起的的腰痛,只要用圆利针或长针针刺已经硬化的竖脊肌、腰大肌等肌肉和腰骶部浅筋膜上的筋结、条索,绝大多数腰痛都能立即减轻,甚至当场消失。通过实践得知,在腰痛患者中,多数患者腰深部的肌肉都很硬,或硬如骨头,或硬如干腊肉。一些人即使不腰痛,但腰部已经发酸发板,其腰深部的肌肉也已经变硬。有些人从没有腰痛,但因某一个极微不足道的动作如弯腰够物、打喷嚏等,就诱发了腰痛,而且往往疼痛难忍,这些人在腰痛之前腰深部的肌肉就已经很硬了。
找到了腰痛的主要原因,治疗就比较简单了。在《黄帝内经》中,腰痛属于“痹症”、“腰痛”范畴,《灵枢•官针》说,圆利针“可深内……主取痈痹者也”,“恢刺者,……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以取肌痹,……”,“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腰部竖脊肌、腰大肌等肌肉变硬,则为“肌痹”,腰骶部的筋结、条索则为“皮痹”,用圆利针或长针直接刺之,大多能取得疼痛立即减轻甚至消失的效果。
圆利针治疗腰痛时,可以直接针刺“肌痹”“皮痹”等“病灶”,也可以结合穴位进行针刺,即在针刺穴位的同时针刺变硬的肌肉、筋膜。这时多选取足太阳经上的大肠俞、关元俞,进针时穿过这些穴位并直达“深邪远痹”,即变硬的肌肉。圆利针进入这些“筋结”、或刺到“痼痹”后,对其形成了靶点式挤压和穿刺,肌肉等软组织迅速得到松解,疼痛情况多数会立即得到缓解。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变硬的肌肉会逐渐变软,以至恢复至正常状态。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治疗腰痛,简单、快捷,安全可靠,每次治疗数分钟即可,不留针,手法没有过多要求。一般腰痛治疗一个疗程,基本可以治愈。在诊断上不必过于纠结是腰肌劳损,还是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甚或是骨质增生等等,只要具备针灸条件,直接针刺硬化的肌肉和筋结、条索即可。当然对于十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骨质增生还是要手术治疗。对于手术治疗后还有疼痛的,仍然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李茂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