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营养师资格证必考知识点
1、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营养素的功能:能量供应、结构组成、生命活动调节等。
3、营养素的摄入来源: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包括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
4、膳食指南: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
5、膳食宝塔: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基础,将食物分为谷物类、蔬菜水果类、奶豆类、肉禽鱼蛋类、坚果类等五类,指导居民合理搭配膳食。
6、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如缺钙易患佝偻病,缺铁易患贫血等。
7、营养素的吸收与利用:消化系统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8、营养素的代谢与排泄:生物体内对营养素进行合成、分解、利用和排泄的过程。
9、食品安全与卫生: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基本要求,包括食品加工、储存、运输等方面的卫生措施。
10、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如孕妇、婴幼儿、老年人、运动员等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及注意事项。
11、营养素缺乏症与过量中毒:各种营养素缺乏时的表现,以及摄入过量时的危害。
12、营养评价方法:通过测量体重、身高、腰围等指标,评价个体的营养状况;通过生化检测、尿液检测等方法,评价个体的营养状况。
13、营养干预措施:针对个体的营养状况和需求,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
14、营养教育与宣传:通过各种途径,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公众的营养素养。
1、高血压:控制钠盐摄入,增加钾、钙、镁等矿物质的摄入,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2、糖尿病:控制饮食,减少糖分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运动,药物治疗。
3、高血脂:控制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适量运动。
4、肥胖症:控制饮食,减少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运动。
5、骨质疏松症: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适量运动,避免长期卧床、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6、贫血:补充铁、叶酸等营养素,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适量运动。
7、心血管疾病:控制饮食,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8、肝脏疾病:控制饮食,减少脂肪和酒精的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适量运动。
9、肾脏疾病:控制饮食,限制蛋白质和钠盐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运动。
10、癌症: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预防病毒感染和环境污染。
11、精神障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12、老年痴呆症:保持大脑活跃,进行适当的脑力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13、儿童生长发育: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14、孕期保健: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15、婴幼儿喂养:保证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注意添加辅食的时间和种类。
16、学校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