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师证考试科目顺序表最新版本如下:
1、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内容。
2、西医基础理论: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内容。
3、针灸基础理论:包括针刺原理、穴位定位、针刺技法等内容。
4、经络腧穴学:包括经脉系统、腧穴分布、腧穴功能等内容。
5、中医临床诊断学: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内容。
6、中医内科学:包括感冒、咳嗽、胃痛、便秘等常见病的中西医诊治方法。
7、中医外科学:包括骨折、脱臼、扭伤等常见病的中西医诊治方法。
8、中医妇科学:包括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常见病的中西医诊治方法。
9、中医儿科学:包括发热、腹泻、厌食等常见病的中西医诊治方法。
10、针灸治疗学:包括针刺手法、灸法、拔罐法等常用治疗方法。
11、康复医学基础:包括运动生理学、康复评定与制定治疗计划等内容。
1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包括营养素的种类和作用、食品安全与卫生等内容。
13、心理学基础:包括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等内容。
14、社会学基础:包括人类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社会行为的规律性等内容。
15、法律法规:包括劳动法、医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
1、针灸治疗学:包括各种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如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等。
2、中西医结合治疗学:包括将传统中医疗法与现代西医技术相结合的治疗手段,如针灸配合物理治疗等。
3、神经内科疾病治疗学:包括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4、外科手术后康复治疗学:包括手术后的疼痛控制和功能恢复等方面的针灸治疗方法。
5、妇科疾病治疗学:包括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妇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6、男科疾病治疗学:包括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等男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7、皮肤科疾病治疗学:包括湿疹、痤疮等皮肤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8、其他常见病的治疗学:如消化系统疾病(胃病、肠病等)、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