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江西长沙针灸学习分享 / 正文

冠心病的针灸治疗

冠心病的针灸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使心肌血液供应不足而产生的心脏病变。它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引起较严重的后果。

脂质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根据发病时间的长短和程度的轻重,在临床上一般分为四种类型:隐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因本病主症为心前区疼痛,故可将其归入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

【病因病机】

发病与寒邪内侵,恣食肥甘,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致使心阳不振、血脉痹阻,虚为气血阴阳亏虚,血脉失养。本病多见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

【辨证】

心血瘀阻
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舌质紫暗,脉沉涩。

气阴不足
心痛常在用脑过度、劳累、或午后发生,可伴有心悸气短,倦怠少言,头晕目眩,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

肝气郁怒
心痛常于情绪激动之际发生。平素患者易于发怒,胸胁闷胀,嗳气时作,舌红苔薄黄,脉弦。

痰浊壅盛
多见于形肥喜食膏粱厚味之人,心痛兼见胸中痞闷泛恶,痰多气粗,苔浊腻脉滑。

心阳不振
心痛常发生于受寒、阴冷天气之后,自觉心中凛凛、形寒肢冷,唇指发绀,面浮肢肿,舌胖脉沉。

阳气暴脱
心痛剧烈持久,大汗淋沥,肢厥肤冷,面色苍白,脉微细欲绝。

【治则】

冠心病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心血瘀阻者,治以活血通络;
气阴不足者,治以补心气养心阴;
心阳不振者,治以温振心阳;
肝气郁怒者,治以疏肝解郁;
痰湿壅盛者,治以祛痰化浊;
阳气暴脱者,治以回阳暴脱。

【针灸】

主穴

内关、心俞、膻中、通里、厥阴俞、巨阙、足三里。

配穴

心血瘀阻配膈俞、阴郄。

气阴不足配阴郄、太溪、三阴交;

心阳不振配命门(灸)、巨阙;

肝气郁怒配太冲、蠡沟;

痰浊壅盛配中脘、丰隆;

阳气暴脱配关元(灸)、气海(灸)。

来源:中医针灸医案,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