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预防保健:中医执业医师在预防保健方面主要负责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对人群进行健康评估、疾病风险因素干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工作,这包括运用中医药调理人体阴阳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2、诊断治疗:中医执业医师在诊断治疗方面主要负责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急慢性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康复,这包括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方法,针对病因病机进行治疗,达到调节机体功能、恢复健康的目的。
3、合理用药:中医执业医师在合理用药方面主要负责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选择适合的中药、中成药或其他药物进行治疗,还需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用量用法、疗程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4、医疗技术指导:中医执业医师在医疗技术指导方面主要负责对医疗团队进行中医药技术的培训、指导和监督,提高医疗团队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这包括对医疗团队进行中医药基础知识、诊断治疗技能、医疗器械使用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5、医学教育和科研:中医执业医师在医学教育和科研方面主要负责参与中医药教育教学工作,培养中医药人才;参与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推广,推动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这包括从事中医药教学工作,如担任中医药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中医药科研项目,如开展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等。
6、医学伦理审查:中医执业医师在医学伦理审查方面主要负责对涉及中医药服务的医疗行为进行伦理审查,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和道德性,这包括对医患关系、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方面进行审查,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7、管理监督:中医执业医师在管理监督方面主要负责对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规范和有效,这包括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许可证、人员资质、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监管,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考核。
中医执业医师证的诊疗范围涵盖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合理用药、医疗技术指导、医学教育和科研、医学伦理审查和管理监督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广大患者提供全面、规范、有效的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