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针灸治疗学 / 正文

中医针灸急救穴——膻中穴

 膻中,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定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之中点。【操作】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穴名解释】膻中。膻,羊臊气或羊腹内的膏脂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吸暖后的暖燥之气。中,与外绝对,指穴内。膻中名意指任脉之气在此吸暖胀散。本穴物质为中庭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吸暖胀散而变化暖燥之气,如羊肉带有辛臊气息普通,故名。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根结》篇:“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膻中,按《简明中医字典》注解有如下四层含义:①穴名,②指胸腔内“心包”所在处,③专指“心包”,④泛指胸中。膻中为心之外围,代心行令,居于胸膜之中。此穴在胸,居两乳之间,心包膜所在之处,故名。在临床中膻中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的功效。【主治】 1、咳嗽、气喘 2、胸闷、心痛、噎嗝、呃逆 3、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胸乳病证。【膻中穴的配伍】配曲池、合谷(泻法)治急性乳腺炎;配内关、三阴交、巨阙、心平、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堵塞;配中脘、气海治呕吐反胃;配天突治哮喘;配乳根、合谷、三阴交、少泽、灸膻中治产后缺乳;配肺俞、丰隆、内关治咳嗽痰喘;配厥阴俞、内关治心悸、心烦、心痛。【医案】主诉:胸闷憋气时作2年病史:患者感胸闷已2年,心电图示窦性心率各导联T波均倒置,夜寐不安,胃纳不馨,多思多虑,情绪急躁。查体:疲劳面容,面色少华,BP160/100mmHg,心率78次/分,苔薄黄,舌暗红少薄,脉细涩。辨证:思虑过度内耗阴血,肝失条达损及脾胃,脾胃失于健运,气血失于生化,气不行脉,血不养心发为胸痹。治则:益气、养心血、通心脉。【针药并用】西医诊断: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损害中医诊断:胸痹取穴:膻中、厥阴俞、巨阙、心俞、膈俞、足三里、内关、三阴交隔日1次,10次一疗程。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