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香港人士,中年女性,因发热就诊在当地诊断为“新冠肺炎”,经退热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遗留有呼吸不畅,咽痒,呛咳,自觉有股气从胸口往喉咙上冲,每次发作,咳嗽不已,甚为辛苦,讲话稍多或行走稍快,即觉气冲喉咙,咨询当地医生,告知此乃“新冠肺炎”后遗症状,西医没有什么太好办法,建议寻求中医治疗。
遂经由亲戚找我咨询开方。
2024年3月16日初诊:
详细询问症状,患者目前无寒热,无心悸,无心下痞满,无口干、口苦,胃纳尚可,二便调。舌像如下,脉未触及。
患者以发作性呛咳为主,起则伴气上冲喉,舌质淡红,苔薄白,口中和,无热象,思之有类仲景之“奔豚气”,治宜温通心阳、平冲降逆,属桂枝加桂汤证。
桂枝加桂汤证见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原文如下: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伤寒论类方》云:“重加桂枝,不特御寒,且制肾气。又药味重则能下达,凡奔豚症,此方可增减用之”。遂为其疏桂枝加桂汤:
桂枝25克白芍15克
炙甘草10克生姜15克
大枣5克
水500ml,煎至150-200ml,温服,日三剂。
方中重用桂枝,配以甘草、大枣、生姜辛甘化阳,温心阳,降寒气,平冲逆;芍药酸寒,与甘草相配,酸甘化阴,敛阴和营,缓解急迫。诸药合用,共奏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2024年3月19日复诊:
患者诉16-17日服药三剂后,呼吸不畅、咳嗽、气冲症状已愈大半,18日再服二剂,至18日夜诸症明显改善,出现双耳疼痛,伴少许口干,上药仍剩余一剂,问能否继续服用,舌脉未可见。患者“奔豚”诸症渐平,前方乃药证相符,耳乃少阳,考虑有少阳郁热征象。遂于原方减桂枝药量,益柴胡、黄芩以疏解少阳郁热,和解经枢。
桂枝10克白芍10克
炙甘草10克生姜15克
大枣5克柴胡20克
黄芩10克
每天2-3剂,间隔8小时。
2024年3月21日随诊:
患者服药后呼吸困难、咳嗽等症基本痊愈,双耳疼痛亦消失,嘱其继续后方再服用1-2天。
2024-4-6随访:
已无不适。
按语:
奔豚,中医又称“贲豚”、“奔豚气”。奔豚是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而后冲至咽喉,发病时非常痛苦,之后冲气逐渐消退,腹痛也随之减轻,直至恢复如常的一种病证。
奔豚之发病基础为感受寒邪,损伤肾阳[1]。《黄帝内经》与《难经》将奔豚归为阴证。《难经五十五难》云:“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灵枢百病始生》将积的形成原因概括为“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难经》将奔豚归为肾积,认为肾脏阴气积聚上逆而形成奔豚。肾主封藏,内蕴真阴真阳,暂受寒邪侵袭并不能损伤肾阳,因此患者必然素体阳虚,或久居冷地,才可导致肾阳受损;肾为水脏,肾中阴水失去肾阳制约,水寒凝结则为肾积,肾中阴气挟寒水沿任脉上乘阳位则奔豚气病发,发则气上冲胸甚至上冲咽喉,久则肾阳大伤,令人骨萎少气。
本医案中患者以发作性呛咳为主,起则伴气上冲喉,症起前有“新冠肺炎”退热治疗病史,按奔豚气辨证论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有言:“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条)。仲景虽未明言,原文方中使用五两桂枝,以方测证,当为阴证奔豚,即肾积奔豚。其发病机制应为患者素体阳虚,后外感寒邪,用药物发汗后,大汗出,复用烧针发汗,卫气不固,寒邪从针孔而入,邪正相搏于肌表,故“核起而赤”。汗为心之液,多次发汗,心阳受损,且肾阳本虚,肾水不固,肾阴欲得阳气之助,引动肾间动气沿任脉上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心阳不振故奔豚气从少腹上冲至心而止。
奔豚气发作之时,病机重在心阳不足,冲气上逆[2],故而治疗上以桂枝加桂汤温通心阳、平冲降逆。桂枝加桂汤由桂枝汤原方加二两桂得来。桂枝汤作为伤寒论第一方,既可温通心阳,以制肾水,又可温卫固表,和营止汗。刘渡舟[3]指出桂枝可治三气,一治上气咳逆,即能下气,治上冲;二治开结气;三可强健脾胃,益心气。桂枝加桂汤中桂枝合甘草为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能补益虚损之心阳;桂枝用量近倍于白芍一倍,其下气、通阳散结作用更为突出,平冲降逆,治下焦阴寒之气的上逆、上冲,阴来犯阳。
服药5剂后,患者气上冲喉症状明显好转,又诉双耳疼痛,伴口干,考虑兼有少阳郁热之征。《伤寒论》中将“口苦、咽干、目眩”作为少阳病的提纲证;而手足少阳经脉交汇于目锐眦,行于头颈身体侧面,其分支又过耳。考虑患者过用桂枝致少阳郁热,故而桂枝减量,加柴胡、黄芩以疏解少阳经气、清透少阳郁火。
参考文献:
[1] 周雨龙,司廷林.基于方证辨证浅析奔豚气病的病机与证治[J].中医学报,2024,37(04):723-727.DOI:10.16368/j.issn.1674-8999.2024.04.136.
[2] 程敏,李赛美.论奔豚气病的发病与治疗[J].江苏中医药,2024,51(05):53-55.
[3]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刘渡舟伤寒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