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32岁。因咳嗽难愈至门诊就诊。患者自诉曾多次至外院就诊,症状未明显好转,屡有反复。既往饮冷,长期办公室工作。
2024年05月24日初诊:
主诉:咳嗽近3月。
现病史:约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患者出现咳嗽,严重时欲呕,伴少量白色泡沫痰,无发热恶寒,无汗出。时有头痛,时有腹痛腹泻,大便气味无臭。纳差,眠一般。
既往史:既往饮冷饮,1月前自觉不适后禁冷饮。
体格检查:呼吸音粗,心律齐。
舌脉:舌淡红,苔白;脉沉弱。
中医诊断:咳嗽
证型:脾阳虚水饮
处方: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加减
干姜5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 炙甘草10克细辛5克桂枝10克五味子5克 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 燀苦杏仁10克
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温服,每天2次,共7剂。
2024年05月31日二诊:
症见:咳嗽减少(自诉好转3-4成),无欲呕,仍伴少量白色泡沫痰。头痛明显减少。近1周无腹泻,几乎无腹痛。纳欠佳,眠一般。
舌脉:舌淡红,苔白厚;脉沉弱。
处方:上方加重干姜、白术、茯苓用量,加北柴胡5克,升麻5克。
煎服法同前,7剂。
2024年06月15日三诊:
患者咳嗽症状基本同前,程度无明显减轻。舌脉同前。
处方:升阳散火汤加减
黄芪20克当归5克 蒸陈皮5克升麻5克 北柴胡5克白术10克党参10克葛根10克独活5克羌活5克防风5克 炙甘草10克荆芥穗10克(后下)
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温服,每天2次,共7剂。
2024年06月22日四诊:
症见:咳嗽明显减少。开摩托车吹风后夜间咳嗽,伴少量白色泡沫痰。无头痛,偶有腹痛,大便成形。纳差改善,眠一般。近2周无口腔溃疡。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弱数。
处方:上方7剂继服,煎服法同前。
2024年07月25日随访:
患者自诉几乎无咳嗽,开摩托车吹风后也无咳嗽,晨起有痰,夜间腹痛明显减少,不影响睡眠,纳食明显改善,大便成形。
临证体会:
咳嗽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治疗上应首辨外感与内伤。此案患者咳嗽近3月,呈慢性、反复性发作,曾多次至外院就诊。追问患者用药情况,可知前医多予清热宣肺之剂,患者苦于服药而无明显好转。患者病程较长,无发热恶寒,无汗出,考虑为内伤咳嗽;询问得知患者既往喜冷饮,长期办公室工作,空调制冷及贪凉饮冷伤及脾胃阳气,致使运化不能,水湿内停,聚而生痰生饮,寒饮犯肺,故见咳白色泡沫痰;饮邪停胃,胃失和降,故见严重时欲呕;脾失健运,气机不畅,故见纳差,时有腹痛腹泻,大便气味无臭;结合舌脉,舌淡红,苔白,脉沉弱,四诊合参,辨证为阳虚水饮。
初诊方拟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加减,此方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此篇第37条,论述苓甘五味姜辛汤用于寒饮内遏胸阳,肺失清肃之咳嗽,“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以干姜、细辛散寒泄满,化饮止咳;第38条,“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纳半夏,以去其水”,论述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半夏散寒化饮,调和脾胃;第39条,此条论述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治疗支饮后,呕冒止而身形浮肿之证治及用药禁忌,乃在前方基础上加杏仁,辛开苦降,宣利肺气,令气降水行而消寒饮。
此方有效,但不明显,二诊时患者自诉好转3-4成,既往使用小青龙汤及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均能速效。然本案未能迅速取效,考虑陷入诊病的固有思维。患者虽然年轻,但体瘦;虽遇寒咳嗽,但咯痰不多,平时饮冷较多、在空调房工作,骑车遇风则喷嚏流涕,肺脾阳气亏虚为病之根本,舌淡红,苔白、脉沉弱是肺脾阳虚之舌脉。故调整用药方向,以补益肺脾为主,予上方加重干姜、白术、茯苓用量,以加强温化渗利,健脾助运之功,因患者既往多发口腔溃疡,考虑为脾虚阴火,故加小量柴胡、升麻,升举阳气,有升阳散火汤之义。
升阳散火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升阳散火汤,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夫四肢属脾,脾者土也,热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又有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并宜服之。”此方中多用风药,如升麻、柴胡、葛根、独活、羌活、防风、荆芥穗,味薄气轻,升举阳气;又佐以黄芪、党参、炙甘草补益脾气、元气,更用陈皮理气健脾,当归补血养血;诸药升发阳气,使中焦脾土功能恢复,《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则肺及他脏以气血阴阳调和。四诊时患者自诉咳嗽好转5-6成。纳差改善,大便成形,追诉既往有口腔溃疡史,近2周无再发。口腔溃疡可为“阴火”之表现。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外感咳嗽以治肺为主,因肺与外界相通;内伤咳嗽则由他脏阴阳气血失于调和,功能失司,累及于肺,故初以祛邪扶正并行,后当治病求本。其标在肺,而本在脾,此证核心病机乃寒凉伤及脾胃阳气,故以升阳散火汤,考虑前方升举阳气之力不足,脾阳不振则水湿难祛,此方以大量风药散发郁遏之阳气,风药入肝经,助肝之疏泄,则脾土得肝木之疏泄,恢复升降之功,“风能胜湿”;再以补益脾胃中气之药,该方取“培土生金”之意,可供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