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constipation): 是以大便秘结不通,便质干燥、坚硬,排便周期或时间延长,常常数日一行,或虽有便意但排便不畅为主症的病证。
病因: 其发生常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 在大肠,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有关。
基本病机: 是脏腑功能失调,使肠腑壅塞不通或肠失滋润,大肠传导不利。
西医学: 便秘可见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肠道易激综合征,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直肠及肛门疾病所致的便秘等疾病中。
【辨证】
主症: 大便秘结不通,排便艰涩难解。
兼症:
①见大便干结,腹胀,口干口臭,喜冷饮,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为热邪壅盛(热秘)。
②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弦,为气机郁滞(气秘)。
③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硬,面色㿠白,神疲气怯,舌淡嫩,苔薄,脉虚细,为气虚(虚秘)。
④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心悸,唇舌色淡,脉细,为血虚(虚秘)。
⑤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面色㿠白,四肢不温,畏寒喜暖,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为阳虚阴寒内盛(冷秘)。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调理肠胃,行滞通便。以大肠的背俞穴、募穴及下合穴为主。
主穴: 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支沟足三里
配穴:
①热秘配合谷、内庭。
②气秘配中脘、太冲。
③气虚配脾俞、气海。
④血虚配脾俞、三阴交。
⑤冷秘配神阙、关元。
方义:
①大肠俞为大肠背俞穴,天枢为大肠募穴,两穴同用属俞募配穴法,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三穴共用,通调大肠腑气,腑气通则大肠传导功能复常。
②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三焦之气通畅,则肠腑通畅,便秘得愈。
③大小肠皆属于胃,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可调理胃肠,宣通阳明腑气而通便。
操作:
①毫针刺,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②冷秘、虚秘,神阙、关元用灸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大肠、直肠、交感、皮质下。毫针刺,中等强度或弱刺激;可用埋针法或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足三里。用维生素B1或B6、B12注射液,每次注射1~2ml。
【按语】
1.针灸对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疗效,如经治疗多次而无效者须查明原因。
2.平时应坚持体育锻炼,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