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健康管理师的基本知识,了解健康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健康管理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康管理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关注自身健康,关心他人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1、健康管理师基本知识
(1)健康管理的定义、特点和目的;
(2)健康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范围;
(3)健康管理师的职责和要求;
(4)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发展路径。
2、健康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1)预防为主的健康观;
(2)全面、个体化的健康管理;
(3)科学、合理的健康干预措施;
(4)持续、系统的健康管理体系。
3、健康管理实践技能
(1)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
(2)健康教育与宣传;
(3)健康检查与检验;
(4)健康档案管理;
(5)健康服务方案制定与实施。
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传授健康管理师基本知识和理念。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健康管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实际的健康管理工作,如开展健康宣传活动、进行健康检查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互动教学:采用问答、抢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结果评价: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1、教材:《健康管理师证教学设计模板》等相关教材;
2、网络资源:健康管理相关的专业网站、论坛等;
3、实践资源: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实习基地;
4、专家资源:健康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等。
本课程共10周,每周2学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理论教学阶段,第二阶段为实践教学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第1-5周,理论教学;第6-7周,案例分析;第8-9周,实践活动;第10周,总结与复习。
第二阶段:第11-14周,实践教学;第15-16周,总结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