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感冒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在推拿过程中,需要针对感冒兼证的不同表现,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目的,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感冒兼证小儿推拿解表诸穴及其操作方法。
1、风池穴:位于颈部,两侧颈肌交界处,用拇指或食指轻揉或按压,每次2-3分钟,风池穴具有疏风解表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2、太阳穴:位于头部两侧颞部,眉毛和耳尖之间的凹陷处,用中指或无名指轻轻按揉,每次2-3分钟,太阳穴具有疏散风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3、迎香穴:位于鼻翼外侧,距鼻孔约1厘米的凹陷处,用拇指或食指轻揉或按压,每次2-3分钟,迎香穴具有疏散风热、通鼻窍的作用,适用于感冒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4、人中穴:位于上唇中央,下唇下方的凹陷处,用拇指或食指轻揉或按压,每次2-3分钟,人中穴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
5、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端,正中线凹陷处,用拇指或食指轻揉或按压,每次2-3分钟,天突穴具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
6、列缺穴:位于胸部正中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用拇指或食指轻揉或按压,每次2-3分钟,列缺穴具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
7、玉枕穴:位于后颈部,头颅与颈椎相接处的隆起部分,用拇指或食指轻揉或按压,每次2-3分钟,玉枕穴具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
8、大椎穴:位于颈部第七椎体棘突下凹陷处,用拇指或食指轻揉或按压,每次2-3分钟,大椎穴具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
9、陶道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凹陷处,用拇指或食指轻揉或按压,每次2-3分钟,陶道穴具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