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心理咨询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人社部是否还颁发心理咨询师证呢?现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解答。
2001年,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开始试点,心理咨询师作为首批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之一,正式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2年,人社部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2005年,人社部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的通知》,决定自2006年起暂停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2017年,人社部印发《关于做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恢复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同年,人社部发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修订草案)》,并征求社会各界意见,2018年,人社部正式发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标志着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重新启动。
根据人社部的官方信息,自2018年《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发布以来,人社部已经开展了多次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生需通过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的考核,才能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人社部还要求培训机构在开展心理咨询师培训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教学,确保培训质量。
1、报名条件: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的考生需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年龄在18周岁以上;(3)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4)无违法违纪记录。
2、报名程序:考生需先在人社部官网上进行网上报名,填写个人信息并上传相关证件照片,报名成功后,考生需按照通知要求到指定地点参加笔试和面试,笔试主要测试考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面试则主要评估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3、证书颁发:考试合格的考生,可获得人社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证书分为三个等级:初级(助理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咨询师)和高级(高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有效期为5年,到期后需重新参加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方可继续使用。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心理咨询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00万人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其中专业心理咨询师数量已突破10万人,未来几年,随着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心理咨询师行业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人社部目前仍在颁发心理咨询师证,考生需按照规定参加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方可获得证书,随着心理咨询行业的快速发展,心理咨询师将成为一个备受青睐的职业选择,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心理咨询师证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