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心理咨询行业也在迅速发展,关于心理咨询师证的问题,一直是广大从业者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国家是否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证呢?本文将从政策、行业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个清晰的答案。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心理咨询师证在我国并非完全消失,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政府曾多次调整心理咨询师证书的相关政策,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心理治疗师职业行为的通知》,明确规定心理治疗师不得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这意味着,当时我国已经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证这一职业资格认证。
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咨询行业的准入门槛被完全取消,为了规范行业发展,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政府在2018年开始对心理咨询师证进行了重新调整,根据相关政策,心理咨询师分为心理咨询师(初级)和心理咨询师(中级)两个等级,这两个等级的认证分别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负责,获得相应等级证书的人员,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调整呢?随着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市场秩序逐渐混乱,一些不具备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人员也混入其中,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我国政府希望通过分级认证的方式,提高心理咨询行业的准入门槛,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获得心理咨询师(中级)证书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参加过一定数量的培训课程并通过考核等,从业人员还需要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接受持续教育和继续教育等。
虽然我国并未完全取消心理咨询师证,但已经对其进行了严格的分级和规范,对于想要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来说,取得相应等级的证书仍然是必要的,广大消费者在选择心理咨询服务时,也应注意查看咨询师的资质证明,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