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针灸治疗学 / 正文

针灸治疗抽动症

 眨眼症平时少见,耸鼻症临床稀有,而二者合并同时出现,就更加罕见了。笔者在临床中诊治1例,经针灸治疗,短期获愈。姚某,男,11岁,小学生,江苏扬中人。患孩眨眼耸鼻近1年,每日频发不停,尤以吃饭和看电视时为甚,入眠后方终。曾求治于当地中西医,均认为此非病,乃不良习惯而已,未予治疗。1992年6月由笔者接治。刻下:患孩面色淡白,双目干涩(患有夜盲症),眨眼耸鼻不停,心烦易怒,烦于回答医者问话,舌淡苔白,脉细而缓。证属肝血不足,脾虚生风。遂取印堂、四白、迎香、合谷、太冲五穴,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间歇行针2~3次,每日1次。经治2次后,耸鼻次数减少,但眨眼依然。上穴再加风池,续治四次,耸鼻完全控制,眨眼好转。七诊去印堂、迎香,以四白、合谷、太冲加攒竹透丝竹空为第1组穴;风池加肝俞、太溪、三阴交为第2组穴。每日针刺一组,两组交替使用。1周之后,眨眼现象也完全消失,终日不发,遂愈。按:此例患孩眨眼耸鼻二症并见,病因在血,病机属风。治宜通经络、行气血、祛风止痉。穴取印堂、四白、迎香、攒竹透丝竹空,目的在于疏调眼鼻局部的经络之气。风池为邻近选穴,祛风通络、开窍宁神,对于眼、鼻等五官诸症均有良好的调治作用。合谷配太冲名曰“四关”,所属手阳明、足厥阴二经,皆与眼鼻密切相关。用于此,正寓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祛风止痉之义。目为肝之窍,靠肝血灌注,赖肾精滋养,故取肝俞养肝,太溪益肾,三阴交调理脾、肝、肾三经气血。即养血制风,又治夜盲,诸穴合用,方奏奇功。作者:王启才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