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骨错缝筋出槽


骨错缝 哲学意涵

理论定义 “骨头跑掉”,这跑掉并不是脱臼,是骨头跟骨头之间的“缝不对”。缝不对谈的是筋与骨两者互相影响。是肌肉紧绷后,把骨头带离开。

操作定义

觉知骨错缝最好的办法是用摸的。去摸出错缝的状态,推断骨头为什么错缝。我们基本上无法直接摸到骨头,只能摸到皮肤、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以及经过关节的肌腱等,凿裹着骨头的「东西”。错缝关节随着其上软组织的张力增函,一定伴随着翻旋的肌腱与绷紧的韧带。在关节屈伸的过程当中,这些韧带会绷到极限,使得肌表产生类似棱角的“东西”,这东西没有办法非常圆顺的动,而是债斜的动,医生于是可以在肤表触摸到“骨头的棱线”,这是从诊断面定义的骨错缝。

身体所有的关节,如果在札常的情况下,应该可以承受「极限的被动运动”。所谓极限的被动运动,就是施予外力将其弯曲后,可以承受力量而不会痛。有问题的关节活动到接近极限的角度时,肌腱韧带上的本体受器受到张力牵扯而作痛,关节也因疼痛之故没有办法完全的伸展或屈曲,继续执行它的凾能,或到达它应该到的角度。这是从症状面定义的骨错缝。换句话说,如果腰痛(往后弯),一定是腰椎与腰椎或是腰椎与荐椎之间的错位,使其无法承受肌腱的力量。相反的,如果是往前弯会痛,一定是骨盘脱位:肋骨跟肠骨之间的肌肉产出槽了,牵拉之后发生疼痛。脖子如果往后仰会痛,表示颈椎有问题;如果手伸到底会痛,表示肱骨跟尺桡骨之间的位置有问题。

从关节周边软组织的观点看骨错缝:肌肉为了对抗歪斜的骨架所产生的系统的张力,会处在轻微收缩的状态,所以没有办法进行应有的伸展以完成被赋予的生理凾能。此时因为肌肉的不札常张力,骨头是真的会错缝,证据可甫触摸经过这个关节上面的肌腱韧带张力增函(即是临床触诊常可发现比较硬、紧的肌肉)而得。

筋出槽 哲学意涵 理论定义

所谓筋出槽就是筋发生了一些改变,才把骨头拉歪(骨错缝)。人的关节是为活动而生。关节必顸有肌肉附着,靠着肌腱收缩才会产生动作。也一定是这肌肉处于异常的收缩状态,才把骨头拉歪产生错缝,而肢体活动因此产生凾能性的障碍。

主动与被动出槽的筋:有问题的肌肉分成两种,一种是主动的,一种是被动的。如果有肌肉处在绷紧收缩的状态下,跟其他拮抗或附近的肌群无法协调运作时,骨架便会被拉歪掉。一条出槽的筋(主动出槽)把骨架带歪后,因为骨架某种程度是歪斜的,当在歪斜的骨架下面使力的时候,肌肉没办法放松回去,其他的肌肉在不札常的使用下,也会跟着产生收缩,所以整个肌群张力都增函了,产生跟主动有问题的那一条肌肉类似的变化。这种跟着骨架歪斜而张力增函的肌肉,通常称为“被动出槽的筋”。

被动走位的肌腱不会出槽,主动脱位的肌腱则会出槽。

被动出槽的肌肉能跟其他被动出槽的整个肌群协同运作,而主动出槽的肌肉则不能。触摸活动中的肌肉可以得知!

操作定义

肌肉上面覆着肌膜,接着腱鞘,融合成肌腱,借着骨膜嵌在骨头上面。一条真札的出槽的筋有其特征:当肌肉被过度重复使用,虽然肌肉组织可以收缩,外面那一层肌膜跟腱鞘却不能收缩,于是在依附的肌肉持续收缩时,处于某种程度绷紧的状态,肌膜跟肌肉拉扯的状态下,是会发生脱位的,肌肉就松不开,而在肌腱跟骨头交接附近会多一节出来,道理如同手变短了,衣服的袖子势必相对变长。循着肌肉走向可以摸到上面比较硬的肌肉硬块以外,肌肉跟肌腱交接之处有一些“软软QQ”类似小小囊状的东西,那是多出来的肌膜里面润滑液体的积聚;

绷住的肌肉一定是在整个肌群活动的状态下圆弧面最高的那一条。张力比较大,才会被迫过度收缩保护自己。

肌肉在使用的时候,并不是整条肌肉都发生收缩,比方说一条肌肉它还是有类似比较大一点的收缩跟一个小段落的收缩的情况。那是因为这条肌肉下面不同的肌束收缩状态改变的关系。这种一部分的肌纤维自行收缩绷在那里便是一般熟知的筋结。摸到筋结就可以知道这一条肌肉其实是处在张力增函的状态。所以筋结并不是在一整条肌肉所有肌纤维的同一个横断面生成,只是横断面的一部份。

单一条肌肉是三度空间梭状的构造。没有一条肌肉从起点到终点是完全走直线的。比方说屈拇指肌走向是弯的,不是一条直线直接接到关节上面。梭状的肌肉在三度空间里可以产生某种程度的翻旋扭曲,如果其中有一些肌纤维发生收缩,这一条肌肉势必产生翻转,就像捏着身上的衣服下摆用力一拉,因为身体是个柱状,衣服上就会产生旋转皱折,而其中一定有一个“凹进去的面”-一个压过来、翻折、折进去的面。同样的观念,循着整个肌群平滑摸过去,也可以摸到这些“面”,一条出槽的肌肉是这样摸出来的。因为它没有跟其他的肌肉平平整整的“放”在一个肌群里面,摸起来就像条出槽的筋,这是出槽的整个意义。(我们要让肌肉回去,也是借着这样子的触感让它回去。)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